校内单位及师生追思

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宣传王箫侣追思李德群院士

   和您接触的时间不算长,但每一次,您都给予我鼓励、点拨、支持。

   “写得很好,只有一处事实需要修改……”来到这里的第一篇稿子,就获得您首肯,我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下。

   春节,学院录制祝福视频,我给您写了“虎”字的藏头句,您做了润色修改,拍摄结束,您忽然问同事:“脚本是谁写的?”我从同事背后默默举起了手,您倚在办公室门框上,笑眯眯地看着我,竖起大拇指,对我手动点了一个大大的赞。

   您爱拍照,每次会议都会主动把手机递给我——我给您拍了很多单人照,也给您拍了很多合影,但唯独没来得及为自己留一张与您的合影。

   某日,许多外校专家来校开会,由于场地限制,合影环节并不好拍。我试了两次并不满意,试着沟通专家们再多拍几张,但专家们已经起身准备离场赶去下一场会议。您看出我的心思,笑着为我解围:“我们的摄影师要求比较严格,来,我们再多拍几张。”话音一出,大家都调整好状态,“三、二、一”我拍到了想要的照片。

   知道您文笔好,也知道您要求严格,当我把以您为主人公的长报道初稿发给您时,我诚惶诚恐,也做好了推翻重写的心理准备。但没想到,您10分钟后给到回复:“我巳粗粗看了一遍,还不错,你费心了。明天上午我作一些修改后再发给你。”翌日一早:“我将此文作了一点小修改,用红字标出,没有大动。盼请周院长和张云教授再仔细修改一下。”全文十几处修订,大到事实描述,小到标点与错别字。第三日:“箫侣,今天我又读了一遍报道,此类文章很不好写,你能写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。”“发表前可以再发给我,帮着你打磨。”“二稿比一稿好多了,改了一个错字,换了一副图,加了一副图。”

   “从这两稿中能看到你的快速进步……”“我又看了一遍,盼注意几个细节……”“你是从事文字工作的,一定要注意细微之处的严谨和规范,相信你的文章会越写越好,越写越美。”“这一段我帮你改一下……”“文章的推敲打磨十分重要,在精雕细刻上下点功夫,展示一下箫侣的文采。我写文章也是要修改好多遍的。”“这篇可以发表了。”

   一个月,您不厌其烦地和我讨论、修订、创作,我并不是您的学生,但您却用为人师者的真心,耐心指点我如何写一篇经得起众人检视的好文章。

   后来,我邀请您为学院宣传片出镜,您第一时间应允,发来采访词:“我国的工业,经历了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的发展阶段,现在正在经历由大变强的决战阶段。科技强国需要我们艰苦卓绝和坚持不懈的努力。我坚信,科技强国这一宏伟目标,一定会在我们年轻一代的手中成功实现。”但我不知道,原来这会成为您留给年轻学子最后的寄语,我们终究没有等来您重新站在镜头前,声如洪钟、澎湃笃定地向我们讲话的这天。

   几个月后,长报道终于发出,我把报道发给您,您很开心,我问:“您感觉好些了吗?”“正在治疗中,谢啦。”一如往常的轻松、乐观,我以为您没事的,但我不知道,那就是我与您最后一次对话。

   您是多么有活力、爱运动的人啊!您经常点赞我们的微信步数,就连教乒乓球的教授都认证您的乒乓球打得很好,还是学院的主力,每到一处,您第一句话就是:“哪里可以打球?”;您贵为院士,却坚持步行或者骑着一辆自行车出行,张云教授说,就连现在这辆普通的自行车都是他反复鼓动您买的,之前的那辆您一直舍不得扔……您自己的生活很朴素,给学生的津贴却很好。

   我并不知道,自己会在间隔很短的时间内,为同一个人撰写两篇长报道,要写出新意很难,其实也可以直接用之前的那篇,但我坚持要再写一篇,只是因为想打磨得再完整一些、完美一些,尽可能在有限的篇幅里、更多更全面地展现您的一生。

   可我又如此不愿意撰写这篇新长文,以往,我都希望自己的报道能尽快发布,唯独这次,我非常希望它永远不要发布——因为一旦发出,就意味着您永远离开了我们。

   它终究还是发出了,全国各大媒体都在转载,更多人看到了我的文章,但您却看不到了。

   这次,有更多老师帮我反复打磨,我也把文章发到了您的微信,但不会收到您的回复了。

   今天,我们都来送您了,但我的镜头已经不能再拍摄您了。

   不过,我拍到了一支蝴蝶,它一直在您的灵冢周围,在人群中盘旋、停留,一度停在了我面前的花丛上,我想,或许是您回来看我们了,于是我记录了这一刻。

   李院士,谢谢您。

   做真心的人,写真实的文,说真挚的话,是我在与您不长的交流中悟到的。

   一路走好。


版权所有 ©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| 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 电话:027-87543676  传真:027-87557594